1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有关政策措施。
加大群众性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
冰雪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广、“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不断巩固扩大,我国优质冰雪“冷资源”加速向经济发展的“热动力”转化。《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介绍,体育赛事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有利于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在今年初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期间,内蒙古呼伦贝尔共接待游客177.4万人次,实现体育消费及其他消费共计320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彭福伟表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冰雪运动带动冰雪旅游、竞赛表演、运动培训、冰雪装备制造等业态快速发展,充分展现了冰雪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表示,《意见》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之后出台的发展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的一份重要文件,聚焦全产业链发展,提出发展竞赛表演产业、夯实冰雪人才队伍、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土地利用政策等,“重点是破解制约冰雪运动、冰雪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实招硬招比较多,对促进冰雪运动、冰雪经济发展非常有意义。”
“我们将按照《意见》要求,继续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加大群众性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杨雪鸫说。
推出优质冰雪旅游产品和线路
近年来,我国冰雪旅游持续走热。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宋奇慧表示,冰雪旅游对于促进冬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2023—2024雪季,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同比增长38%,收入同比增长50%;在线旅游企业有关数据显示,冰雪旅游消费总额比2019—2020雪季增长132.5%。
2023—2024雪季,各地掀起冰雪热潮。“尔滨”的火爆带动当地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哈尔滨市共接待游客87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300%;实现旅游收入1248亿元,同比增长500%。吉林省接待游客1.25亿人次,同比增长121%;旅游收入2419亿元,同比增长140%。作为北京冬奥会举办地之一,河北崇礼接待游客443万人次,同比增长99%;旅游收入52.69亿元,同比增长100%。新疆阿勒泰接待游客488.8万人次,同比增长36%;旅游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45.8%……
宋奇慧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推出一批优质冰雪旅游产品和线路,并举办2024年“冬日胜景”冬季旅游宣传推广暨“欢乐冰雪旅游季”活动,加大冬季旅游产品供给,更好满足群众消费需求。
加强冰雪装备器材和场地设施配套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后,冰雪运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大幅提升。
冰雪装备器材是开展冰雪运动的基础,也是冰雪经济的重要组成。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郝立顺介绍,我国已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品技术品质稳步提升。“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5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约220亿元。”郝立顺说。
模拟滑雪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场景,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滑雪体验;智能滑雪鞋垫可以收集双脚压力、运动加速度和滑行路径等数据;发热雪地运动鞋内含柔性电池和弹性加热片,可以在零下25摄氏度的雪地中持续供热2.5—5个小时……“以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很多新产品新模式,带来更好的运动体验。”郝立顺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大冰雪装备器材供给对冰雪消费的带动作用,推动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冰雪场地设施是开展冰雪运动的硬件保障。在北京冬奥会的推动下,我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保持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冰雪运动场地仅有700多个,到2023年底达到2847个。但由于我国冰雪经济起步相对较晚,高质量的冰雪场地不多,户外运动营地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还不完善。彭福伟表示,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提升冰雪场地配套服务水平。
积极备战米兰冬奥会
竞技体育层面,进入米兰冬奥会周期,我国冬季运动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李静表示,在训练备战过程中,要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科学组织外训外赛,既提高训练质量,也锻炼队伍的实战能力”。
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以来,我国运动员在世锦赛共获得8枚金牌、16枚奖牌,在世界杯共获得31枚金牌、101枚奖牌。本赛季正式进入米兰冬奥会资格争夺阶段,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23个项目已完成国家集训队的组建。
“我们与冬季项目运动强国相比差距仍然不小,米兰冬奥会备战形势依然严峻。下一步我们将集中优势资源,全力以赴,扎实做好备战工作,努力实现米兰冬奥会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李静说。(记者 季芳)
网站标识码:1411270001 晋ICP备19007275号-1
联系电话:0358—6723175
晋公网安备 141127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