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近年来,岚县抢抓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比较优势,以更大力度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风光”岚县。全县新能源装机总规模达2439.75MW,排名全省前三、位居全市第一,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岚县是传统资源型地区,拥有国内最大、亚洲第二的露天铁矿,煤田远景储量达48亿吨,丰富的煤铁资源形成了以铸造、原材料采掘为主的二产结构,也带来了高耗能、高排放等困扰。特别是随着“双碳”目标的临近,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增强,岚县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急需转变。瞄准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展方向,岚县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思路,加速布局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一是全面摸底“风光”资源。对全县风光资源进行测量统计,岚县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631kWh/m2,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418小时,山地区域70米高度年风速5.5m/s至6.5m/s,全年有效风时数为7725小时,属于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很丰富”区,拥有发展太阳能和风能项目良好基础。二是做好科学规划引领。立足全县风力、光伏资源容量,编制《岚县新能源与储能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做好扩源、并网、载荷、蓄储“四大文章”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思路,确定“十四五”后期及中长期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组织编制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等专项发展规划,实现清洁能源协同发展。三是加强全域统筹布局。深入挖掘总规模6747MW新能源潜力,制定《岚县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产业发展任务按年度进一步细化,精细指导全县新能源产业合理布局、有序开发。截至目前,岚县已建成13个大型风电、10个大型光伏项目,实现全县新能源产业“一张图”布局。
聚焦“双碳”目标,我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国家对新能源的重视,为我们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了有利契机。我省也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X”政策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些都为岚县规模化开发利用风光资源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岚县坚定扛牢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使命任务,持续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一是强化招商引资,为新能源产业注入源头活水。县委主要领导挂帅,多次赴北京、上海、海口等地考察招商,与上海申能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欣旺达电子有限公司、上海亿氢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对接,成功招引申河、绿能星等新能源项目51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亿元。二是优化跟踪服务,助力新能源项目招引落地。加强新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建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能源局、自然资源局、行政审批服务局、供电公司等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每月调度项目建设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难点、堵点。优化项目申报流程,开通新能源项目立项审批绿色通道,审批时限缩短40%,今年已办结新能源立项34件。启动“领导包联、分类统筹、清单管理、双向承诺、督导考核”五大项目推进机制,对并网的23个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推动在建的11个项目加快建设,全县新能源项目呈现大干快干、跑步前进的良好态势。三是细化要素保障,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创新实践“先找地后协议”模式,最大限度减少项目间用地冲突,切实提高项目用地保障质量。加强可利用土地资源分析,已梳理储备风光项目“标准地”30宗,确保企业拿地即开工。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23个新能源项目,累计带动2000余人次就业,拉动1600余户村民实现租金增收,累计金额近7000万元。
随着岚县新能源项目的加速推进,全县风电、光伏装机总规模达2439.75MW,这也成为我们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的底气和优势。为进一步在产业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我们加大配套产业发展力度,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上游产业。坚持新能源优势资源与新能源产业链构建一体推进,大力支持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风机等相关零部件供应。成功引进山西绿鼎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光伏支架及辅材生产线项目,年可生产1万吨光伏支架,建强光伏电站“骨骼”。二是探索新能源产业多元应用。探索打造多元化“新能源+”应用场景。发展“新能源+文旅产业”,立足岚县深厚文化底蕴,借助风电、光伏宏伟壮观场景和高山林地优越的生态环境,开发白龙山、饮马池等生态旅游项目。今年“五一”假期,岚县吸引游客1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全域旅游精品目的地”。探索“新能源+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微风发电,“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项目成功通过省级评审并获批实施,成为全市首家成功引进微风发电专利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为涉及的3个村集体带来稳定收入,每村集体年收入不少于20万元,受益长达25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目前,岚县通过畅通上下游、整合左右岸,新能源产值达10亿元,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新能源消纳成为当前能源领域亟待完善的重点方向。为确保我县新能源在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保持合理利用水平,我们坚持外送和本地消纳并重,内外协同确保全县新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一是完善电网布局,助力绿电外送。进一步建强电网支撑,助力新能源基地大规模并网、高水平消纳。在用好袁家村220kV系统站、4座110kV新能源就地升压变电站等基础上,启动500kV新能源汇集站220kV送出工程和3座变电站建设,新增配变容量0.75MVA,依托大电网,聚合分散资源,打通绿电外送渠道,项目建成后将为岚县及周边地区新增2777.8MW消纳空间。今年1-5月全县新能源外送发电量达7.78亿kWh。二是加速绿电使用,强化本土消纳。推动“重点行业+绿电”新模式,打造“绿电+铸造”全产业链,成功申报岚县经济开发区绿电产业园区项目,成为全省7个绿电产业园区其中之一、吕梁唯一项目。计划投资25.64亿元,利用3年时间新建480MW新能源及相关储能设施,以直连方式向园区用户专供绿电,助力岚县铸造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项目建成后,平均每年可提供清洁电量约9.3亿kWh,降低能耗约11.45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7.8万吨,用户平均每千度电用电价格下降51.9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总投资1.3亿元的220kV升压站暨110kV变电站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底建成,届时将为绿电园区新能源高效消纳提供核心支撑。三是优化储能装备,提升转化效率。成功引进格盟中能200MW、金安100MW、中广核200MW/ 400MWh等4个储能项目。加快金阳实业300MW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进度,年底建成并网后可提升园区能源利用效率30%以上。规划配套智能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在金隅水泥厂启动建设320kW充电桩10台,打造“风-光-储-充”协同的清洁供能系统。目前,岚县储能项目总规模达1000MW/1346.81MWh,探索出一条“以储调绿”的新能源转型路径。
新时代新征程,岚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开发,全力做好‘绿色能源+’和绿电大文章”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加快构建更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岚县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作者系中共岚县县委书记)
网站标识码:1411270001 晋ICP备19007275号-1
联系电话:0358—6723175

晋公网安备 14112702000005号